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种,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初高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父亲和儿子之间确实有一种属于父与子之间的语言。他们在一起可以不分长幼地打闹、可以不断触碰对方的身体……行为学家表示,父与子在打闹中所进行的身体之间的接触是父子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沟通。
正是由于这种深层次沟通的存在,男孩知道,他将要成长为像父亲那样的男人。在父亲身上,他们能看到自己的未来,他们会自觉地以父亲为榜样。
每个男孩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的爱,但父爱与母爱完全不同。母爱细腻、温柔,在母爱中,男孩能得到满足感;而父爱博大、粗犷,在父爱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
如果一个小男孩长时间接触不到父亲,或者感受不到父爱,他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进而会迷失方向。
例如,长期接触不到父亲的男孩会产生女性化倾向。另外,在长期感受不到父爱的情况下,很多小男孩为了使自己有机会与父亲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常常会用一些坏行为,如撒谎、偷盗、打架等,来吸引父亲的眼球。当然,还有很多小男孩不惜伤害自己,以赢得父亲的关注。
男孩是需要父亲的,他们需要从父亲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他们需要模仿父亲的行为来使自己成长为男子汉。所以,为了男孩的健康成长,父亲千万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视了儿子。
父亲的行为、语言以及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男孩,但并不是所有的父亲都能成功地承担“儿子榜样”这一角色。很多父亲就常常在无意识中把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传达给了儿子。
生活中,如果父亲很少帮妻子做家务,那么当母亲要求男孩帮自己做一些家务时,男孩就会理所应当地拒绝。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思想:做家务都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权不去帮忙。
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孩子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就是一个例子,曾纪泽以父亲为榜样,为人处世、做官做事都向父亲学习。其后入朝为官,在政治事务中表现出不亚于其父亲的能力。
曾国藩在处理外交事务——“天津教案”中,处置失当,名声跌落谷底,曾国藩意识到外交的重要性,于是常常告诫曾纪泽要开眼看世界。
曾纪泽就学习外语,势要在父亲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果不其然,曾纪泽在后来的外交事务中发挥出色,在新疆的领土争端中捍卫了国家利益,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
而且相对母亲而言,父亲一般不会溺爱孩子,他们往往给孩子指明一个方向,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达。孩子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也可以锻炼自立的能力。
所以,父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无巨细的体贴照顾,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
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