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今天(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召开,公布了我国新冠疫苗接种“两步走”的计划,在冬春季节到来之际,部分重点人群将开展新冠疫苗接种,随着疫苗上市和产能提升,接种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具体哪些人能先打疫苗?近期国外不断报告疫苗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疫苗究竟安全吗?复阳病例多发,疫苗有效性能持续多久?打了疫苗还要戴口罩吗?多位专家在会上解答了热点问题。
问题1:哪些人能先接种疫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在冬春季节到来之际,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哪些人是重点人群?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负责人崔钢介绍,重点人群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
为何他们先打?曾益新解释,这部分人群由于工作岗位的关系,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相对比其他人群更高。优先为他们接种,一方面是对他们进行保护,同时也有利于总体疫情防控。目前,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良好,但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外防输入不仅要防人,也要防物。最近的散发性疫情中,有几起就可能与进口冷链物流有关系。随着冬春季来临,各地温度下降,疫情防控形势将更加严峻,挑战更大,这是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的背景。
问题2:后续疫苗接种工作如何铺开?
崔钢表示,我国疫苗接种策略分“两步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接种。重点人群接种是第一步,第二步将有更多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在各人群当中构筑起免疫屏障,来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
曾益新表示,后续随着疫苗附条件上市或者正式批准上市,特别是随着生产供应保障能力、产量逐渐提升,对于涉及数亿人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等感染后危险性相对较大的高危人群,以及后续的普通人群,疫苗接种工作都会全面有序地铺开。目标是力争通过主动免疫的方式建立起群体免疫保护力,使新冠肺炎疫情能够尽快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
问题3:哪里可以打到疫苗?
崔钢介绍,通常情况下,接种点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我们已经要求各地及时把辖区内的接种点、能够接种疫苗的单位及时公布,包括地点、服务时间。
如果涉及集中接种的单位,会考虑设立临时接种点上门服务。
市民可以咨询所在的辖区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关注相关信息发布平台,获得具体信息。
接种时,市民要按照当地的安排提醒,携带身份证,提供相关信息。要按照平常去医疗机构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好口罩、配合医院扫码等。同时,所有的接种点都会提供接种新冠疫苗的凭证,以供各种场合需要时使用。
问题4:疫苗安全吗?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随着美国、英国等启动疫苗接种,近期,陆续有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传出,引发公众对于疫苗安全性的疑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介绍,疫苗接种中,个别人群会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良反应,指合格的疫苗经过规范的接种以后,产生的跟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发生的一些损害的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所有药品,包括疫苗,都会产生不良反应,这是在允许范围之内的。
另一种是偶合反应,指接种者在接种时恰巧处于其他一些疾病潜伏期或发病前的状态,之后巧合发病。这种情况跟疫苗的接种和质量无关,不属于不良反应。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7月份以来,我国对高风险暴露人群进行紧急接种累计完成100多万剂次,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焦雅辉表示,从前期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中国和国外的不完全一样,一方面没有出现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发热、接种部位局部红晕、硬块、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
问题5:如何确保接种后市民的安全?
万一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有哪些保障机制?
焦雅辉介绍,要求接种点同时符合两方面的条件,首先符合接种条件,其次具备医疗救治条件,相关医务人员都要进行技术培训,除掌握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外,还能够快速识别和处理常见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