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长不可不知的8个教育心理学规律,非常实用!
有些教育心理学规律看似简单平常,往往易被忽视。
这里有8个适用于教学的心理学规律,老师家长们,快来看看吧!
01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一种社会知觉效应。在人的交往中,往往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形成最初的印象;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对后来的信息就比较不重视了,这种现象叫首因效应。
例如初次见面时对方的仪表、风度所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往往形成日后交往的依据。根据首因效应,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育过程中,尤其是新班级成立的第一天,或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定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它包括:良好的班容班貌,如窗明几净,桌椅排放整齐,班内物品摆放有序,宣传标语完好无缺,等等。教育者本人要仪表端庄,给人以和蔼可亲之感;外表落落大方,给人以高雅之感。
另外,第一次上课,第一次上主题班会,第一次组织学生集体活动,与学生第一次谈话等等,都要注意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就会给以后的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02
期待理论
马丁·路德说过:“世界上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人们基于对环境的认识,进而产生了价值感和目标感,进而导致需要,而需要又引起动机,但动机是否必定产生相应的行为,则还取决于行为导致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对此,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一个公式:M=V×E。公式中,M指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积极性,称为激励水平;V表示人们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和评价高低,称为效价;E表示某一特别行为会导致一个预期效果的概率,称为期望值。
这个公式表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所激发的动机也就越强烈。
运用“期望理论”,教师必须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较高且合理的期望值,即“我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教师、父母及社会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
平时,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经常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远大、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远大目标进行适当的分解,降低其难度,从而增大学生实现分步目标的概率,让学生经常获得实现目标、取得成功之后的喜悦的心理感受和成就感。
这样,通过分步目标的逐步实现,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拼搏。
03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到一所学校对学生进行测试。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有趣的是,几个月后的考试出现了奇迹: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相处。
其实,当初那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名单只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出来的,不过这个善意的“谎言”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产生了心理暗示,老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关注和期待,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现在人们就把由他人的期待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待趋于一致的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作为班主任老师,在平时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多给学生以热爱、关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