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转给家长)
“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人死了就再也见不到了?”清明节即将到来,扫墓时家长难免会遭遇孩子对死亡话题的种种疑问。孩子希望能理解这些重要的生命主题,但在成人的世界里,这一话题却往往被称为“禁忌”。如何让孩子接近并理解死亡,对父母和孩子们自己,都是个不小的难题。
“绿萝叶子为什么变黄了呢?”4岁半的蔓蔓好奇地问。妈妈解释,这是叶子枯萎了,死了,很快新叶子就会长出来,就像人一样,会长大、变老、去世。“就像太奶奶一样,是吗?”蔓蔓的追问,让蔓蔓妈妈意识到,女儿已对“死亡”有了模糊的概念。
蔓蔓2岁半时,太奶奶去世,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到“死亡”话题,也第一次经历了乡村的传统葬礼仪式。那时的蔓蔓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好多大人在哭,还要给她戴上灰色的布帽子。只是不时燃放的爆竹和突然奏起的哀乐,一度让蔓蔓觉得很害怕。
葬礼后,蔓蔓不停地追问“太奶奶为什么不见了”,大人们或是告诉她,太奶奶去天上了,会变成一颗星星;或是干脆故意岔开话题。
坦然回答不要躲闪
“面对这类问题时,家长要很坦然地告诉孩子,不要紧张,不要恐慌,也不要吓孩子。”亲子阅读推广人陶小艾表示,家长要平实地告诉孩子,不要躲闪孩子的问题,因为这样反而更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有观点认为,孩子从3岁左右开始,特别是5、6岁时,便可能对“死亡”的概念发生兴趣。但因心理发展阶段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死亡的理解也有差别。
对最初接触死亡概念的孩子而言,“死亡”只是他们听到的一个新词汇。即使知道某人“死了”“去世了”,也不会像成人一样产生痛苦体验。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会逐渐对“死亡”有了模糊的认识,但还不大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又发现大人们对这个话题非常敏感、忌讳或禁止谈论时,就有可能把死亡这个概念和可怕的东西联系起来,进而产生恐惧。而家长要学习的是,如何巧妙引导和解释孩子面对死亡时所产生的“为什么”。
把握时机选择场合
陶小艾认为,对于这个话题的开启,如果孩子想问,就告诉他,可以通过一些合适的机会和合适的场合;但如果孩子没有问,也没有必要一定让孩子去理解。
“记得我儿子在养金鱼时,纯粹就是玩,一会儿拿网兜捞,一会儿用纸杯抓。我告诉他,如果总这样,金鱼会死。结果儿子回答说,死了也没事,要不,给乌龟吃吧。”回忆这件事时,陶小艾说,显然这个时候孩子对于死亡还一点都不懂,这样的时机并不适合给孩子深讲。
亲子专家沈佳慧在国外旅居多年,她所知道的外国朋友,常会找时间以平常的口气,为孩子说一段长长的故事,以此与孩子谈论死亡。
“人都一样,伤心是必然的,需要一些时间去平复,孩子也需要时间去接受,不需要一下子回答孩子所有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人都不见得懂的,怎么有办法与孩子说清楚呢?”沈佳慧说,西方人的丧礼一般都以庄严肃穆、简单的方式进行;中国人大多习惯以哭得呼天抢地来表示悲伤。不同表达悲伤的方式,给孩子的感觉也不同。
沈佳慧说,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状况来告诉他们,成人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如果真的无法控制,最好把孩子先带开,大人的情绪平稳,才可以安抚孩子。
方法
对学龄前孩子最好讲故事
和蔓蔓妈一样,很多父母喜欢用童话故事给年幼的孩子解释“死亡”。有时会说“去很远的地方旅行了”,也有时会说“到天堂去了”。父母觉得,这种应对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但也有专家认为,这种方法并不合适,以后孩子很可能较难面对人生的真实一面。
“孩子若问及死亡或与之相关的话题,要看孩子当时的年纪,如果孩子还很小,怎么解释也解释不清楚,那么说死者去天堂了,是个很好的回答方式,告诉孩子有时间再慢慢说。大一点可以懂得一些状况的孩子,甚至照实回答都没问题,但是必须以委婉、不会吓到孩子的方式告知。”沈佳慧建议。
她说,对学龄前孩子,用讲故事方式更合适,甚至可告诉孩子一些仙逝的老人在世时的小故事,不要把过度悲伤的情绪传染给孩子。至于孩子懂不懂,并不是最重要的。沈佳慧也提醒家长,别把天堂太美化了,“如果把天堂说得太好了,说不定孩子会向往去天堂,反而收到反效果。”
答疑
用绘本来解释“死亡”好不好?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爷爷变成了幽灵》《獾的礼物》《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再见了,艾玛奶奶》……这些都是以“死亡”为主题的绘本。不少家长倾向于选择绘本或动画片,认为这更容易为孩子所理解。
但沈佳慧对此持不同看法,她不太建议用绘本或动画方式给孩子讲这个话题,而更建议用解说和讨论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比起言语,影像对于孩子的记忆更为深刻。”她记得儿子小时候曾看过一个讲鬼神生死的卡通,把孩子搞得很害怕,经常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甚至怕黑,过了很久才慢慢忘记。“我觉得这不是个好方式。因为那些影像会深深印在脑海里,让他们更容易产生恐惧感。”
什么时机解释生命话题更合适?
清明节
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的诗,未尝不可读给孩子听,慢慢地,孩子就会记住了,在孩子不问时,不用讲解,有一天,孩子一定会明白诗句所有的意思。而且在这样的节日里,可以和孩子讲一些清明节的风俗知识。
动、植物死去时
如果家里养的小动物,尤其是孩子也参与喂养照顾小动物,那么在小动物离去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哪怕孩子想要再看几眼,或者想要亲手掩埋,抑或想要以自己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时,我们都要尊重并且给予我们成人的理解和帮助。这时,有的孩子会很伤心,也有的孩子不在意。但是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一样,心理表现也不一样,理解孩子并尊重孩子是最重要的。
亲人去世时
作为成人都会悲伤,悲伤如果被孩子看到,就告诉孩子父母是为什么而悲伤,就算孩子不能清晰明白,但是有一天,当他长大时,当他明白时,他会很自然理解。